柯城标准化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3日 点击数:

自2019年启动乡村振兴省级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以来,柯城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试点建设为载体,围绕“标准引领、试点先行、总结推广、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

全面推动柯城乡村“产村人文”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新时代花园乡村。

经历2年多的建设发展,近日,柯城区乡村振兴省级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以高分通过验收,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标准谋划

科学构建乡村振兴标准体系

柯城区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由“产业兴旺、村庄宜居、生态优良、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六大子体系构成,含139项标准,体系目标明确、层次恰当、划分清楚、体现柯城特色。

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建设中,柯城区市场监管局主导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16项,其中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2项、省级团体标准1项、市级地方标准7项,全面推广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经验。


绿色赋能

打造乡村低碳生活场景

柯城区市场监管局探索“标准化+绿色”赋能乡村生态宜居,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点线面推进“一米菜园”“一村万树”等标准化建设。

发布实施《一米菜园建设与管理规范》,利用农房整治拆后利用出的“三块地”,发起了一场“菜园革命”。目前实现213个村全覆盖, 盘活拆后土地13万多平方米,已累计种植各类珍贵彩色树苗100余万株,建成 “一米菜园”4010个。

发布实施《“一村万树”绿色期权管理与实施规范》,通过绿色期权,打通“两山”理论转换通道,实现“叶子变票子”,新增省市“一村万树”示范村62个,进一步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改善了乡村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


艺术赋能

打造乡村文化发展场景

柯城区市场监管局谋划“标准化+文化”赋能乡村产业兴旺,通过发布实施《余东农民画制作和管理规范》,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农民画+文创+旅游+研学”的产业链。

2021年余东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3000万元,相比2020年增加100%,带动余东村及周边村共同富裕,9个联盟村的经营性收入均达到30万元,同比增长205%。

发布实施《乡村体育竞技赛事组织和管理要求》,通过举办森林运动特色赛事,每年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近5亿元。

发布实施《衢州市柯城区民宿等级认定办法》,通过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农村闲置住宅办民宿,先后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和全省首批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试点单位。


科技赋能

打造数字农业应用场景

探索“标准化+科技”赋能乡村生活富裕,深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聚焦生产、销售、服务三大环节体系,柯城区市场监管局以“数字赋能”推进乡村产业创新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柯城区建成13个数字农场标准化示范基地,数字化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2673亩,所有行政村电商服务站实现100%全覆盖。

开创实施“农民当主播”村播计划,通过开设村播技能标准化课程,培养本地农村人才,全区累计培训农民主播3100余人次。

2020年以来,直播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额6.23亿元,实现税收2978.58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柯城区先后获评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区、全国十大淘宝直播村播计划示范县(市、区)。


党建赋能

打造多治融合应用场景

探索“标准化+治理”赋能乡村治理有效,柯城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实施《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分级指南》《出租房五色管理工作规范》等标准,积极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将管理对象重要程度划为“红、橙、黄、蓝、绿”五个层级进行分级决策,实现精准分类、分级处置、动态调整和高效复制。

发布实施《村级政银合作“最多跑一次”服务规范》,充分发挥柯城农商银行深入基层及群众的体制机制优势,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社)和公共服务场所延伸。截至目前,柯城区“政银合作”便民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村代办、“掌上办”减少来回跑2.2万次以上。

2021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53元,较2018年增长33.03%,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1.88,较2018年缩小0.11。

通过二年多的试点建设,乡村振兴效能明显提高,基层社会秩序更加和谐,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