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标准院圆满提交“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研制答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3日 点击数:

省局章根明局长2021年9月22日在《省标准院圆满提交“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研制答卷》(第206期《市场监管信息·工作专报》)上批示:要坚持量质并举,提高“品字标”含金量。

“品字标”公共品牌建设是我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已连续7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是“品字标”品牌的核心基础和先进性保障,新增500项“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是省政府对省局、地市政府年度考核的关键指标。省局“三比一讲”争先创优竞赛启动后,省标准院、省品联会迅速进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工作态势,以保质、提速、增效的工作要求,奋力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研制。截至9月10日,省品联会发布标准554项,11地市全部完成任务目标,圆满提交“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研制答卷。

一、全方位统筹,高站位展现硬核担当

一是系统谋划建专班。8月2日“三比一讲”部署会当天下午,省标准院联合省品联会,第一时间学习领会章根明局长“三比一讲”讲话精神,迅速成立由院主要负责人挂帅,党员骨干引领,全院中层、博士、高工为核心的20余人“红色专班”。建立一天一晾晒、三天一回顾、七天一总结的工作机制,研判标准进展,会商解决问题,倾情倾力倾心为基层、企业提供标准研制全过程精准服务。

二是自我加压提指标。科学分析全省“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任务,系统倒排11地市标准研制计划安排,自我加压提出提前一个半月、超额完成10%以上的目标任务。当天发布2021年度第四批标准立项计划,以补存量推动促增量。

三是考评结合出成效。建立正反向考评机制,将优质、提前完成指标纳入部门绩效考评和个人业绩量化,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压力。本年度省标准院牵头组织标准研制172项,占年度发布标准量的31%;担任评审组长评审标准143项,占比25.8%。

二、全过程改革,高标准创新硬核举措

一是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浙江质量在线,优化“品字标”一站式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标准研制全链条一键流转、一网全览的数字化管控。开通覆盖11地市90区县的管理员账号,协助各地把控辖区内标准研制进展。

二是优化工作流程。同步开展标准编写和意见征求,创新线上云评审,实施同地区一天多场、同领域一场多项的线下集中评审模式,多环节并线推进标准研制。“三比一讲”期间,共组织召开线上线下标准评审会423场。

三是深化服务举措。省品联会第一时间推出《“三比一讲”争先创优,“品字标”在行动》服务举措,建立形式审查不过夜、报批申请三日发、评审组织周内结的工作机制。前往湖州、金华、衢州、宁波等地区开展“三为服务”,通过地市县局面对面交流对接、标准研制企业点对点精准辅导,实现困难现场亮、问题当场解。

三、全覆盖管控,高水平打造硬核质量

一是坚持先进性定位。对标对表“三比一讲”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定位,从消费者视角构建精心设计、精良选材、精工制造、精准服务的标准研制理念。常态引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认证机构共研共评好标准,提高产业国际化视野,全年国际组织参与标准研制213项,占比38.4%。年度发布的554项标准均优于国家行业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要求。

二是坚持闭环式管理。系统构建标准培育、立项、研制、发布全链条质量管控,层层把关、环环控制。实施“一标一人”专家组长标准负责制,通过标准文本签名,公开承诺终身负责标准质量。组织企业对管理人员、审核专家和服务机构开展好中差在线评价,倒逼服务质量提升。目前,三类群体平均好评率达95%以上。

三是坚持高水平成效。成功将“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成果融入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举措,通过打造精品案例,形成省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工作亮点。日前,百项“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攻坚计划已被列入我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四张清单”;“品字标”工作纳入浙江省“新星”产业群培育行动计划和工信部批复浙江建设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建设内容。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我要分享到: